
我喜歡下廚作紅燒獅子頭,做法很簡單, 從市場買豬肉 ,選擇肩膀部位, 請肉販將肉絞好, 就可以加入蔥 薑 糖 醬料... 拌成肉丸子, 用多些油炸成肉球, 在另一油鍋 以薑炒大白菜, 放點醬油, 冰糖, 水, 再放入肉球, 就是一鍋香噴噴好吃的紅燒獅子頭了! 之後每頓吃起來, 還越滷越香,越入味!配飯 配麵 配麵包, 都行
!
平常可以多炸些肉丸, 放冰箱, 隨時都可以來燒這道紅燒獅子頭!
今天很遭糕~~!
早上七點我就上菜市場 , 想買新鮮豬肉 ,來做紅燒獅子頭, 我買七佰元秤好, 也付了錢, 請肉販老闆將豬肉去皮去油 ,絞細!
他一切開 , 我發現那皮下有五公分直徑的『疣球』, 平常老闆一發現有硬塊 就會眼明手快地瞬間切下來,丟到一旁 ,今天, 我迅速發聲 ,請老闆將它切取下來,再橫切開來, 一看, 內有像連藕切面一樣的洞洞, 洞洞內有黑色的米粒大的硬珠肉球球, 真是臭不可聞, 老闆說不可退貨!
我問:這是病死豬嗎?
他說:不是病死豬啦! 翻過來給妳看:豬皮上有紅印章!
我不要長了『疣』的豬肉啦!
這家肉攤我已經買了七年多了 ! 唉~!真是越來越不放心!
拿回家馬上用熱水煮開, 不知這些肉要如何處置? !
幾天前, 才讀一篇文章: 寫著有關 Bartonella Bacilliformis 菌 的文章,寫得歷史來龍去脈,有趣極了,我整編其精彩重點以饗同好:
顯微鏡下看起來彎彎條條觸目驚心,躲在紅血球裡 ,
造成 Oroya fever奧羅亞熱 及發燒 貧血 黃疸 關節痛...
最後在肌肉裡 , 長出 秘魯疣 Verruga peruana (皮膚長疣的照片清晰) ,
死亡率在早年高達40~50%
早年流行於秘魯 、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Ecuador 的 Andes 安地斯山脈的山谷地帶, 在1870年, 秘魯為了輸出礦產, 修建鐵路, 遠從 奧羅亞 La Oroya , 蓋到靠海的利馬Lima 。 以後, 每逢修理鐵路 ,山谷裡就有修理工人罹患發燒 貧血 黃疸 關節痛.....此病死亡率在40~50%! 據記載有7000多人罹此病死亡! 所以稱之為 Oroya fever 奧羅亞熱!
沒有死亡的修路工人們, 在幾個星期後, 或幾個月後, 皮膚上就會出現 秘魯疣!
Daniel Carrion 克力勇 醫師是1858年出生, 是利馬 San Marcos 大學的醫學生,父親也是醫生, 他與叔叔常去安地斯山旅行, 對秘魯疣很有興趣 , 以它為題發表很多論文!
他想知道: 疣的發生前確切的症狀 ,決定要作人體實驗! 在1885年8月27日將病患皮膚上的疣切開, 抽其中的血 ,注入自己的皮膚上, 想研究那疣內的細菌是不是就是引起 Oroya fever奧羅亞熱!
他到9月21日才開始腳裸痛, 到9月23日才發高燒, 9月26日燒得越來越厲害, 幾乎無法動筆寫記錄症狀, 接著貧血 黃疸, 在試驗39天後病逝! 死前對同學說: Oroya fever奧羅亞熱和 秘魯疣 看來的確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 !(我封他為世界上最憨勇的醫師)
1901年 秘魯的醫師 Dr. Alberto Barton 在Oroya fever奧羅亞熱的病人血中發現 細菌 正是Bartonella Bacilliformis 菌 !
日籍美國研究者 野口英世 Hideyo Noguchi (現行日本仟元紙鈔上就有紀念他的像)用實驗室研究 , 在1929 年 的報告:是將13種秘魯野外抓到的蚊子、 跳蚤、 扁蝨.. 打爛後, 注入猴子皮膚 ,結果 發現 只有三種砂蠅 可以培養出Bartonella Bacilliformis 菌!抽取砂蠅中的這細菌到猴子皮膚, 會產生疣!
醫學界 的研究者, 他們不斷努力透過各種研究, 包括 實驗室培養, 動物實驗 , 自我實驗 ,宿主研究, 流行病學......等, 科學方法研究 疾病的傳染途徑, 以及 克服撲滅此疾病的難題!
我心中對這些研究者深深感謝!
我們更要小心外出要穿長袖, 不要遭蚊蠅咬到 !
而且
買豬肉要翻開來察看, 看豬皮表面... 看有沒有長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