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 我與老伴兩人, 坐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的二樓, 吃餐喝咖啡,
整座的窗口北望整個植物園.
天氣好晴朗時 , 可以觀賞到大屯山與觀音山, 藍天白雲遠山, 很寬闊的山景與荷花園景, 同時存在, 寧靜與優閒, 遊人稀稀少少 .
博物館的三樓, 有兩千五百年前的出土器物 , 正在此處, 安靜地供人欣賞 .
沒想到在這裡有商朝 春秋 戰國時代 兩三千年前的器物與藝術作品, 器物上的有各式圖騰
令人可以欣賞我們的文化藝術之美
記得 我們阿公阿媽 早期碗碟 上的清花磁圖案 就有這些古老的捲草紋 或者 龍文 ...
我們在各地的廟宇裡 很多的器物與壁畫雕塑 也傳承這些圖騰 文化
館藏人員 特別為我們介紹 這些早期在河南省 從商 朝 春秋 戰國 時期 都有歷代君王建都在此
因此 文物最為豐富與寶貴
民國初年 考古學家 就挖掘出很多的 兩千多年前的帝王器物
在1949年間國民政府緊急遷台 篩選其中最珍貴 又運得動的器物 輾轉運到臺灣
現在集中典藏於此博物館中
中國文化中 藝術歷史淵源流長
文化長河中 聖賢偉人繁多
皆令本人正襟危坐 見賢思齊 自我鞭策
國立歷史博物管的網站上 點選就可以大體接近每一個展品了
身在國外的朋友 也可以進入網站 欣賞
例如 進入後 可以三D欣賞的器物的圖紋...
: http://digital.nmh.gov.tw/collection/matter_oldlist.html
10066 台北市南海路49號 / TEL: (02)2361-0270 / FAX: (02)2331-1086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
青銅器 |
「青 銅」是在純銅中加入錫、鉛等金屬,冶煉而成的合金。青銅的出現,提高了生產力,很快取代石器的功用,中國的青銅器在商代中晚期就已經高度發展,鑄造大量的 禮器、樂器、兵器及其他物件,在商周的工藝美術中,青銅器是最足以作為此階段的代表,它反映了當時貴族生活禮俗制度,而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補充了夏商周文字 之不足。本館典藏的青銅器有屬於春秋時代的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與稍晚河南輝縣琉璃閣墓地的青銅器,春秋戰國以後,青銅器刻鑄銘文大為減少,而著重於形制 與紋飾的變化,繁複的裝飾迥異於西周青銅器的莊重肅穆,足見其時代風格的改變。
|
|
這一件很有趣 的雕塑 充滿力與美 的動感 又有現代卡通漫畫的趣味獸形器座 |
文物類別:青銅器 |
展品年代:春秋中期 770~476B.C |
尺寸:高34公分,重7.8公斤 |
這 件在河南新鄭出土的青銅器,是春秋中期的器物,它的造型相當奇特,頭大身體小,頭上有四根彎曲的東西,兩個眼睛又大又圓,表情有點猙獰,袒胸露腹,雙腳下 分別踩著捲曲的大蛇,被收服的大蛇全身僵直,掙扎的身體盤曲成穩固的底座,充滿神秘的感覺。這件器物的功能,爐座、燈座以及鎮墓獸,都有人曾經提出過,雖 然沒有完整名稱的定論,我們倒是看到了古人富有想像力的一面。 |
|
我最喜愛這一尊陶馬 造型壯美很有特色彩繪陶馬 |
文物類別:陶塑 |
展品年代:西漢 206B.C~24A.D |
尺寸:高53公分,長44公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