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弱需住院醫療時,是不是應該只選住單人房?

院內感染
的可怕--多重抗藥性病毒, 因此我一直堅持老爸住院時,就應該住單人房。因為:

一則:  最重要的是儘量避免臨床感染或院內感染。

尤其是住院,是住在醫院感染科時,卻被換到二等病房時,隔床的病人已是感染到鮑氏不動桿菌。不多時,很快地也感染到
鮑氏不動桿菌。的確令人心痛。

今日看這日本帝京大學醫院爆發院內感染
鮑氏不動桿菌是最為抗藥性的感染,致死率高,幾乎無藥可救 ,想想當年苦口婆心的罔然,真是欲哭無淚!

二則: 病人接受醫療照護的隱私可以被安全顧慮到。

尤其住院房間內無旁人進出,穿、脫
盥洗、醫療照護都可以維持高水準的無菌與隱私,連維生器材的噪音都能控制合宜。

台大醫院的單人房會供應擦手紙巾,讓照護者在從事餵食前,手部清潔盥洗後,一定要用紙巾將手擦乾。 當年爆發幾位嫌擦紙巾浪費錢,今日想來真是感慨萬千。

日超級菌院內感染 隱匿13個月才通報

更新日期:2010/09/06 04:11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東京數一數二的大型教學醫院帝京大學醫院,驚傳爆發嚴重的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MRAB)院內感染,造成多人死亡,院方延誤一年多才通報,而且處理過程涉及人為疏失,日本警方已介入調查,六日將約談該院醫生,厚生勞動省五日也決定成立緊急對策小組因應。


去年8月就出現首例 10月死亡


日 本媒體報導,帝京醫院去年八月就出現第一例感染者,這名病患於該年十月死亡。按照規定,醫院內只要有此例細菌感染,必須隨即聯繫地方保健所,同時成立應變 小組避免進一步擴散,帝京醫院卻一直拖到今年九月二日才將感染情況上報,三日發佈新聞並公開道歉。 據報導,從去年發生第一例感染後,今年二月又出現四例,四至五月間,感染人數擴大到十六人。一直到五月,院方發現情況不對,才將感染者集中治療,並一度對 外封鎖。總計從去年八月至今,感染者已達四十六人,其中二十七人已死亡,死者中有九人確定死因與感染鮑氏不動桿菌有關,十二人與感染無關,六人死因還待進 一步調查。


此外,日本媒體進一步調查發現,除鮑氏不動桿菌,該院疑似還爆發多重耐藥綠膿桿菌院內感染,三名感染者中已有一人死亡,但未獲院方證實。


鮑氏不動桿菌是院內感染的頭號殺手,是一種主要分布於土壤和水中的細菌,黏附力很強,可經由附著在手掌等途徑侵入人體。不動桿菌對健康者基本無害,但在抵抗力下降時容易引起感染,會導致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對老人、嬰幼兒和重症患者等致命威脅。


疑醫師巡房導致感染擴散


由 於感染者分布於醫院兩棟大樓各樓層,院方研判應是醫生巡房時導致感染擴散。但據日本媒體引述帝京醫院一名醫生的說法,他第一次得知此事還是來自媒體報導, 而九名病患的直接死因是感染此菌,也令院內人員震驚不已。帝京醫院六月間還曾舉辦全院防止細菌感染講習會,當時院方並未在講習會上透露病人感染的消息。


**********************************************************************************************


*************************************************
引申摘錄報導:

洗手沒用紙巾擦乾 細菌量反增84%

更新日期:2010/08/21 15:30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不要以為有洗手就能減少細菌量!國內一份調查發現,洗完手要是沒用擦手紙巾把手擦乾,細菌量可能比原本多了8成4。醫師表示,自來水、洗手乳和肥皂都有細菌,所以洗完手如果隨便甩一甩,或是在身上擦幾下,有洗等於沒洗,細菌量反而更多。


民眾洗完手,甩手或擦在衣服、褲子上一點都不乾淨,而且細菌可能多更多。振興醫院臨床病理科組長翟恆煒表示,「手部上的細菌本來就會有一些附著的細菌,不容易被水沖掉,如果用擦手紙去擦的話,可以利用手部擦拭的動作把一些細菌帶走,更可以減少細菌的含量。」


洗完手不擦乾,有洗等於沒洗。根據調查,洗手後如果沒有擦乾,細菌量比原來增加84%;如果用擦手紙巾擦乾,細菌量就會比洗手前少50%。調查還發現,不管有沒有使用香皂或洗手乳洗手,殺菌效果和只用自來水洗相差不大。


翟恆煒指出,「一般我們市面上的洗手乳並沒有含有酒精的成分,所以殺菌的效果並沒有這麼大,所以洗完過後再用擦手紙擦的話,對手部清潔效果會更好。」


至於該怎麼把手洗乾淨?他建議,洗手五字訣「濕搓沖捧擦」要做確實,尤其是擦的動作更不能忽略,才是徹底減少細菌量的關鍵。(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謝筱玲、劉家瑄)




憂超級細菌「NDM-1」 疾管局擬列法定傳染病

更新日期:2010/09/07 15:33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引發全球高度關切的超級細菌「NDM-1」,日本傳出首起感染病例!疾管局考慮將它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國內目前雖然沒人感染,但醫師已經開始擔心,因為NDM-1可以存在腸道好幾個月,一旦跑到血液或其他地方就會發病,第一時間沒用第四線抗生素治療的話,死亡率就會增加。


NDM-1目前已在全球奪走6條人命,會不會引發大流竄?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也很擔心。他表示,NDM-1的高危險群是需要住院好幾天的病人,病人可能因此接觸到院內細菌,將細菌吃進肚子,「在腸子裡面產生帶菌狀態!」


NDM- 1指的是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一個是大腸桿菌,症狀包括腹瀉、嘔吐和血中毒等;另一個則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症狀像是肺炎和尿道發炎等。慢性病、年紀大或手 術住院的患者都是高危險群,目前只有兩種第四線抗生素--老虎黴素(Tigecycline)、克痢黴素(Colistin)有效。


而疾管局擬將NDM-1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最快本周公告。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尤其是到印度巴基斯坦的民眾,或在國外醫療救治的情形下,要向疾管局通報,並將細菌株送到疾管局檢驗。黃立民也警告,「台灣跟印度也是有往來的,任何一個人只要去過這些地方的醫院,都是有可能把細菌帶回來。」


NDM-1已經攻陷全球至少16個國家或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比利時瑞典、德國、印度、日本和南半球的澳洲等。尤其醫院是大染缸,非必要少去醫院、少動手術,降低院內感染風險。(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黃淑芬、薛玉珠)




超級細菌竄全球 疾管局:將列傳染病

更新日期:2010/09/07 16:05

幾乎讓所有抗生素都失效的「超級細菌」(NDM-1)至少入侵16個國家或地區,恐怕逐步朝台灣逼近,疾病管制局指出,多數國外患者都是到印度巴基斯坦時感染,儘管國內目前還沒有監測到超級細菌,疾管局打算拉高監測強度,這幾天與感染科專家討論評估後,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最快本周公告。


「超級細菌」(NDM-1)流竄全球,從最早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現在已經攻陷香港在內的十六個國家或地區,造成兩百起病例、六人死亡,日前日本也 傳出第一起感染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疾病管制局指出,多數外國病患都是曾到過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接受就醫處理,而國人在這兩國接受醫療處置的機會小、相對 感染風險也較低,但也不能排除可能在第三國遭感染,所以不能大意,對此,疾病管制局這幾天將與感染科專家討論評估,將超級細菌列為法定傳染病。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把他變成第四類傳染病,就是醫療院所如果發現這種抗生素的抗藥性,如果曾在國外就醫,尤其在印度跟巴基斯坦,應該要跟疾病管制局通報,同時把他分離菌株送到疾病管制局,更確認國內沒有病菌發生,如果發生的時候,可以採取更完整措施。」


為 了預防散播與發生,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返國後如果有發燒、感染傷口無法好,務必到醫院就醫,同時告知醫師曾到過哪些國家,以及在國外接受治療過程,至於 醫療院部分,幾周前已經發文醫師與醫院,提醒診治病患時,要特別詢問旅遊史,給予抗生素前,應仔細進行臨床評估,另外也要求醫護人員落實預防感控指引,督 促醫護人員要記得勤洗手,防範可能病菌傳染風險。




鮑氏不動桿菌為醫院感染頭號殺手! 專家籲勤洗手可預防

分類:醫失公害
2007/07/06 20:03
更新日期: 2007/07/06 12:58 記者: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醫院抗生素用藥氾濫,引起抗藥性問題日趨嚴重!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全國微生物抗藥性偵測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鮑氏不動桿菌的抗藥性與日俱增,已從2002年的3%,攀升到2006年的32%,4年以來快速攀升達3成以上,尤其值得醫院醫護人員及探病民眾關注。


每2年主持一次「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的楊采寧博士指出,從2000年到2006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全省北中南東25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合 作,從各醫院收集、培養分離出來的菌,來做抗藥性的研究。2006年的研究結果發現,院內感染的頭號兇手為鮑氏不動桿菌(俗稱AB菌),抗藥菌株從住院到 門診病人都可找到,顯示問題的嚴重性。


楊采寧表示,鮑氏不動桿菌已對其他許多非第1線抗生素,如常用的第3代頭孢素等產生超過7成的抗藥性,而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抗生素 是目前臨床上用治療AB菌的最後一道防線,從這項研究更顯示,AB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更從2002年的3%,2004年增加到16%,到 2006年驟增到32%。她也指出,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主要是治療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的格蘭氏陰性桿菌的後線抗生素。


楊采寧進一步指出,AB菌主要是經由接觸傳染,多半因住院病患長期臥床、使用呼吸器、免疫功能不佳等原因而受到感染,這些長期臥床插呼吸器、放置靜脈導管點滴的重症病患,往往因為抗藥性提高,使得治療失敗,嚴重會引起敗血症、肺炎,死亡率也相對提高。


在此次偵測中也發現,另外一個常見引起院內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對抗甲氧苯青黴素具有抗藥性,而這個名為「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國際間相當重視的超級細菌,因為不同菌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引起皮膚、傷口、骨髓炎、肺炎及菌血症等各種感染。


楊采寧表示,鮑氏不動桿菌與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屬於多重抗藥菌,會因為醫院大量使用抗生素量多、密集,更容易於醫院內環境生存,此外,也會以皮膚、傷口、鼻腔等體內黏膜為宿主,尤其是免疫力低落的病人,導致下呼吸道的感染。


由於病房內一旦出現AB菌傳染便很難消滅,楊采寧強調,只能透過加強環境消毒、出入醫院的醫護人員及民眾勤洗手,及  徹底隔離受感染病患等方式來預防


看到最後一句話, 就明白要隔離院內感染 ,那就應該只選住單人房。




監委黃煌雄、劉興善今天990910提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大科」專科醫師人數及地區醫院家數逐年遞減數據,擔憂「四大科」可能「四大皆空」,呼籲政府正視健保資源配置問題。

根據監委提供資料,行政院衛生署民國90年起全面實施專科醫師訓練容額管制計畫,訂定各科專科醫師訓練容額,以調控各科專科醫師的人數。其中外科每年250人、內科400人、婦科70人、小兒科200人。


不過,90年至97年外科平均醫師證書核發人次161人,比衛生署核定的每年250人訓練容額數少89人;內科少98人、婦科少19人、小兒科少46人。


黃煌雄表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是台灣醫學發展主流,現在卻面臨這四大科專科醫師逐年減少危機,若四大科主流生態無法導正,任何人都承擔不起。


他說,教育部官員接受約詢時認為,會造成醫師逐年減少,除生活品質、醫療糾紛等問題外,最主要還是健保給付制度與標準問題所致。


從84年度至98年度全民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家數來看,根據監委提供資料,醫學中心從84年度的13家成長至去年的23家,區域醫院也從48家增為78家,但地區醫院卻逐年遞減,從84年度的568家減為385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酒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