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天早上醒來, 很神奇的景象展在眼前,數十隻綠繡眼在園子裡紛飛



       今天要探討一下,身體的秘密...



           要青春健康嗎?要人不老嗎?
             那就要看『端粒』能有多長 
                 端粒是什麼呢?

 



端粒 (Telomere 爹樂米 ) 是在細胞中染色體的尾端 細胞每分裂一次,就像細胞複製重生一次, 端粒就會變短一些 細胞持續地不斷地分裂重生 端粒就愈來愈短 ,短到一定的程度, 細胞就會死亡, 也就是說老化死亡。


 


說起來「端粒」就好比是影印機的墨水, 每影印一次 墨水就少一點  ,影印得快,墨水就少得快 ,墨水快沒了, 就影印不出來了。 讓墨水不要那麼快乾掉, 也不要拼命地沒日沒夜一直影印 ,墨水就不會消耗得那麼快,那就可以長時間,還有影印功能


 


就像我們臉部皮膚細胞老化後,就得趕快分裂出嫩白的新細胞,這樣看起來就青春美麗。分裂一次,新生一次, 細胞內的端粒就變短一次,要是那一天「端粒」短到一定程度,就分裂不出新嫩的細胞,這細胞就老化死亡了!


 


另一方面的思考 : 經常美容換膚, 經常地雷射灼燒,或各種刺激,而使臉部皮膚經常長出粉嫩的肌膚,也就是說讓臉部細胞加緊分裂, 加速再生, 加快影印, 那皮膚細胞內的端粒就更快變短,皮膚細胞再生能力就快速減弱 ,細胞要提早凋亡 ,老化得快, 理論上是如此, 則端粒正常再生可用幾年呢?




最近新聞中熱鬧報導:  幾位小姐們相偕去接受招待  ,招待什麼? 是燒傷臉部以刺激皮膚,以長出鮮嫩肌膚 呢! 其中一位小姐 燒傷皮膚後,不能如願長出鮮嫩皮膚, 還發生反黑現象, 而傷心不已!  ...講起來,還是因人而異的美容風險是很常見的。


 


人要青春,要不老, 就要想辦法 : 如何讓端粒不要那麼快地變短? 如何抑制它變短呢?那是靠「端粒脢」了 !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就是頒給三位研究「 端粒脢」 的美國科學家!


端粒脢 可以減緩 端粒變短的速度 促進染色體尾端變長, 還可以保護染色體不受破壞。研究顯示: 日常生活中,營養均衡 ,維他命補充充足的人 ,體內的端粒比較長 肥胖及吸菸女性,端粒比較短,可能是吸菸讓皮膚反復受創與再分裂, 加速使用端粒的結果。


 


但是八成五的癌症癌細胞, 端粒脢都十分活躍 ,端粒脢活躍時,會促進癌細胞增生 ,因此,未來可以發展: 端粒脢抑制劑的藥物, 讓癌細胞不增生 、不複製。反之,端粒脢過少,會使人老化 ,所以恰到好處,則有助於青春永駐!


 


人的大腦神經細胞, 幾乎不再分裂,也不會再生 ,所以人老了,可能出現要巴金氏症。在大腦細胞內的染色體也有端粒 ,要啟動這端粒來分裂新細胞 ,注射入幹細胞是一個思考方向。 (下一篇我再來談 ,幹細胞的種類和它的好作用以及要從何尋得?)







摘錄閱讀資料


***************************************************************


3名美國科學家以染色體端粒和端粒黴研究    
拿下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100次確定獲獎者,也是首次由兩名女性同時摘得這一獎項。憑借『發現端粒和端粒黴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他們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


  對人類很重要


   在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易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線狀物質,它們被稱為『染色體』。正常人的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它們對人類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眾所周 知,決定男女性別的就是一對染色體。在染色體的末端部分有一個像帽子一樣的特殊結構,這就是端粒。而端粒黴的作用則是幫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長度等結構 得以穩定。


  『染色體攜有遺傳資訊。端粒是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它能夠保護染色體,而端粒黴在端粒受損時能夠恢復其長度。』獲 獎者之一的伊麗莎白‧布萊克本介紹說:『伴隨著人的成長,端粒逐漸受到「磨損」。於是我們會問,這是否很重要?而我們逐漸發現,這對人類而言確實很重 要。』


  促使開發新療法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3名科學家的發現『解釋了端粒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末端以及 端粒黴如何合成端粒』。借助他們的開創性工作,如今人們知道,端粒不僅與染色體的個性特質和穩定性密切相關,而且還涉及細胞的壽命、衰老與死亡等等。簡單 地說,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黴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端粒和染色體等雖然與細胞老化有關,進而影響衰老,但並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進程,它有許多不同的影響因素,端粒僅僅是其中之一』。


  『這是有關人類衰老、癌症和幹細胞等研究的謎題拼圖中重要的一片,』新聞公報說,『他們的發現使我們對細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維度,清楚va顯示了疾病的機理,並將促使我們開發出潛在的新療法。』


  突破『三道門』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般頒給在相關領域實現特定突破的研究人員。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教授魯內‧托夫特戈德說,端粒和端粒黴研究有助於攻克醫學領域3方面難題,即『癌症、特定遺傳病和衰老』。


  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能阻礙細胞老化。如果端粒變小,細胞會加劇老化。布萊克本和格雷德在研究中發現一種能夠促成端粒生成的黴即端粒黴,而癌細胞利用端粒黴實現擴散。紹斯塔克所做研究則加深了人們對端粒作用的了解。


  漢松說,研究人員可依據布萊克本等人所獲突破進一步開發血液病、皮膚病和肺病的治療手段。


  獲獎難抑興奮


  『我感到有些顫抖,我在想,這種榮譽的認可對於由求知欲驅動的基礎科研是多麼多麼的美妙……』接到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來自瑞典的獲獎電話通知時,美國科學家卡蘿爾‧格雷德剛剛起床,正在忙著洗熨衣服。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5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3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以表彰他們 『發現端粒和端粒黴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根據諾貝爾獎的慣例,每年的獲獎候選人名單在50年內都不對外公開,只在揭曉那一刻宣布得主的名字,並通過電話 通知這些獲獎者。今年的3名諾貝爾獎得主在獲知得獎的剎那都感到『狂喜不已』。


  突如其來的獲獎消息顯然令紹斯塔克也十分激動,他說:『我期待能舉辦一個大型的聚會,來慶祝獲得這一聲望很高的獎項。』


  因戰爭等原因,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曾9次空缺。今年是這一獎項自1901年以來第100次確定獲獎人選。按照慣例,一項諾貝爾獎最多由3人共用。3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2.7萬美元)獎金。


  美國學者高度評價


  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黴保護染色體的機制而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消息公布後,美國相關學者對他們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基礎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斯蒂芬‧德西德里奧說:『最深遠的科學發現一般都來自基礎科學研究,我們對卡蘿爾的成就得到認可感到激動,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在好奇心驅動下,科學具有強大力量。』


  但是傑克‧紹斯塔克目前就職的麻塞諸塞綜合醫院對此次獲獎的回應卻別具一格。該醫院的新聞發言人休‧格里維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紹斯塔克目前的研究領域已不包括對端粒的進一步研究,因此關於端粒和端粒黴研究成果的問題最好請另外兩位獲獎者回答。


  人物資料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擁有美國和澳大利亞雙重國籍。她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修完大學課程後,又于1975年拿到了英國劍橋大 學博士學位。布萊克本曾在美國耶魯大學任博士後研究員,並曾任教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自1990年開始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 學和生理學教授。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因學術成就卓著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


  ●卡蘿爾‧格雷 德,美國人。她于1961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曾先後就讀于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伯克利分校,並於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其導師正是伊麗 莎白‧布萊克本。格雷德曾在美國科爾德斯普林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從1997年起她開始擔任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


  ●傑 克‧紹斯塔克,美國人。1952年生于倫敦,在加拿大長大。他曾先後就讀于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和美國康奈爾大學,並於1977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紹斯塔克自1979年開始在哈佛大學醫學院任教,目前是麻塞諸塞綜合醫院遺傳學教授,並同時任職于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詞節選


   『攜帶基因資訊的DNA線狀長分子擠壓形成染色體,端粒就像一頂高帽子置于染色體頭上。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和傑克‧紹斯塔克發現端粒的一種獨特DNA序 列能保護染色體免于退化。卡蘿爾‧格雷德和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確定了端粒黴,端粒黴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這些發現解釋了染色體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 保護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黴形成的。』


  相關背景


  近年的得主及主要成就


  ●2008年,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及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豪森發現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這種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的獲獎成就則是發現了愛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基、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他們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為『基因靶向』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深入研究單個基因在動物體內的功能並提供相關藥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成為可能。


  ●2006年,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他們發現了核糖核酸(RNA)干擾機制,這一機制已被廣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種手段,並有望在未來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他們發現了導致人類罹患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幽門螺桿菌,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這些疾病的認識。


  ●2004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他們在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組織方式研究中作出貢獻,揭示了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


  ●2003年,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上獲得關鍵性發現,這些發現最終導致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出現。


  ●2002年,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他們為研究器官發育和程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調節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美國科學家利蘭‧哈特韋爾、英國科學家保羅‧納斯和蒂莫西‧亨特。他們發現了導致細胞分裂的關鍵性調節機制,這一發現為研究治療癌症的新方法開闢了途徑。本組稿件文圖據新華社、《中國日報》


**********************************************************************************************


端粒酶是一個核酸蛋白複合物,它可以在染色體末端合成端粒DNA。端粒酶的活性只會表現在永生細胞株與癌細胞中,但不會表現於正常的體細胞,因此端粒酶活性的表現與細胞之永生化及癌化有極密切之關聯。


    目前醫學界有研究發現,藉由端粒酶將細胞端粒延長,便可讓細胞不斷地分裂,不斷的汰舊換新。但是人體中有端粒酶存在的細胞很少,目前存在於男性精蟲細胞之內。研究人員檢視了稱為「端粒」(染色體端位上的著絲點)的細胞結構,端粒是染色體的末端,即含帶基因的分子。細胞每次分裂時,端粒就會變短。在自然老化過程中,端粒逐漸變短,細胞無法再行分裂,進而死亡。


    但是,癌細胞卻具有端粒酶保護端粒在癌細胞分裂時不受損耗,並且能不斷更新,從而使癌細胞產生無窮無盡的分裂能力。


    所以,破壞癌細胞端粒酶的活性,使其單鍵或雙鍵斷裂,胞中的DNA一旦缺乏端粒酶的保護,其DNA遺傳基因(端粒酶)就會象正常細胞經分裂而耗盡衰亡,達到消除體內癌細胞作用。只是,這也是未來醫學研究的主題,有待大家共同的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酒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